过年
花开花落年复年,日出日落天又天。
人来人往念不念,不知不觉又过年。
年来年去三五天,乡归乡离不得闲。
今日又写闲书篇,不知下篇何时撰。
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,这话对于某些人是有效的,对于有些人来说完全是无稽之谈。从家回到上海之后,对于上称是惧怕的,毕竟好不容易上到60KG,总是觉得这个年过的是不是会掉上几斤走。最终还是站了上去,无碍,体重稳如泰山,不增不减。
我对健身这件事是容易健忘的,要不是朋友圈看教练发几张健身图,恐怕是想不起来的,只是年后哪天开始上课,自己倒是真的遗忘了。问题不大,下周,难道还不应该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吗。
小时候盼过年,毕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也只是过年才能有几块钱收入。大了则不同,过年的意义更多在于回家看看。至于压岁钱,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。
相比以前过年轻松了许多,最主要的是睡个懒觉也不会再被说什么,毕竟前些年,天寒地冻的还要早上6点多就要想床,与其它人争着过个早年,但其它人是谁,我也不知道。如今倒是好了,村里也响起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广播,虽然并无什么用,但放过年鞭炮的人还是少了起来。
按照家乡习俗,正月初一,头等大事,是去给已故亲人上坟,而且还是要赶早,大概早上六点开始,便听到鞭炮声,震天雷声,烟花声,此起彼伏,一直持续到中午。
去年过年,一家六口全都回了家,而今年,姐姐留在了上海,大哥去了媳妇家,只有我和二哥回了家,本来我也不该在家的,但想来想去,终究还是回来了。
每年过年回家家乡变化都不尽相同,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,只是乡下的交通是越来越堵了,前几年虽然有几家开车回来的,但也不过江准奇瑞,数来数去也没几辆。如今倒好,门口路上都成了停车场,江准奇瑞少了,奥迪宝马却是多了起来。不知这群土豪在外都做何生意,倒真想讨教讨教。
喝了多少年的地下水,也改装成了自来水,水费一月也才5块钱,想想自己自从搬到这里,一次水费交了700多真是心疼。村里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,虽然田里的路还是那样,但好歹也算是村村通了吧。
年前去了县城一趟,相比起前几年来说,规范了很多,以前在城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,自从三轮全部取缔后,公交车全部换成了新的。乱摆摊的也少了很多,街道干净了很多,交通也变得顺畅了。
这次特意去老城区,就是为了看下今年刚开业的老街-管仲老街 ,说开业没什么毛病,全国那么多老街古镇,真正有点历史的又有几个呢,不过全都仿古罢了,此条老街也不例外。
09年的时候我曾在此处生活过不少时候,那时候的护城河还是污染的很严重,河道两边,都是棚户区。这次回来,已经不再是之前熟悉的样子,沿河明清建筑群,相比其它古镇,还是别有一番风味。虽说规划了6公里,但此次前,感觉目前也不过建造了6分之一。
回去之后,没几天,县城再一次登上了CCTV,在老街直播了五分钟之久。之所以说再一次,是因为从2018开始,已经是第四次上了CCTV。具说今年的任务就是摘掉贫困县帽子,力争撤县设市,虽说路漫漫,但若领导给力点,自然也不太大的事情。年前给贫困户和脱贫户开始发钱了,在以前倒是从来没听说过,突然听到这种事情,倒是感觉不可思议。
管子有云: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廉耻。发展了这么久,也终于要仓廪实、衣食足。我还是相信这座小城会腾飞的,虽然是依煤矿打好了经济了基础,但所幸没有去依赖资源,而是用来发展了生态旅游,还是需要点个赞。
毕竟,不管在外多久,还是要回家的。毕竟,不管在外能挣多少钱,过年还是要回家的。毕竟,也买不起房呀。
明天又要上班了,准备
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历史上的今天:
- 2015: 致童年2(28)
来源:项希的时光日记博客(QQ/微信:657558451)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