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,有人留下,有人走
春节过后,打工人新的一年生活又开始了。人来人往依旧,何去何从有人思考。
去年,在公司获得一项成就,便是十年员工奖。虽然顺利渡过十年,但是其中也是坎坎坷坷,有一帆风顺时,也有惊涛骇浪。经历过一两次大裁员,都在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渡过了。而下一次裁员,自己已注定不可能是再留下的命运,没有什么人能在一个公司渡过一个十年,还真的再能渡过下一个十年。
年前,同事还在问我现在上海江桥这边的房价,他说他想把松江的房子卖了,到这边换一套房子。去年,我在跟他说房价已经涨了,他一直持怀疑态度,而直到今年当意识到房价涨了时,原来想再置换一套,已经很难了。
以前做我这行的基本都是男生,现在居然都是女生为主。作为组里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,也就有了自己的圈子。那天,他说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在长沙还能买两套,过个收租的日子也不错。当时以为不过说着玩玩,而第二天便得到了要离职的消息。
他说,因为家庭的原因,房子低价卖了,准备过段时间就回老家。我知道,之所以家庭有问题,还是因为钱的缘故。
世人慌慌张张,不过为了碎银几两,偏偏这碎银几两,可解世间万种惆怅。
那天,他说,某某说如果到达三十岁还没有到达核心位置,挣的钱都不够养家糊口。这句话,确实很对,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很焦虑的事情。至于说到达一个管理层,这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的,对于我而言就不适合,至少在这里不适合。以前,我们都是单纯的工作,而现在已经再没有当初的单纯。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做为一个普通员工,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走好自己的路。
别人问,你在上海买了房是不是就准备长期留在上海。关于这个问题,其实很难说,如果多年以前,也许买了房就想办法在这里扎根吧。而现在看,想要留在这里已经不再那么简单,大多数人最终应该都会离开吧。并不是我不想留下,而是这座城市已经快留不下我。
所有的信息都在说明一个问题,这个城市最终是属于高学历的精英层,而作为一个底层人再怎么奋斗,也注定只能留在贫民窟中。这个城市还是会给年轻人留一些机会的,但也仅仅是那一小部分人。
2011年,我刚来上海时,虽然没有学历没有经历,但那一年却也去了三家公司,而如今的上海,一个高中学历想要在上海再去闯一闯,远不如退而求其次去个二线城市。
时间已经越来越加速,以前有些硬伤还能靠时间来弥补,而现在只会慢慢地被其它人取代。当然,与95后不同的是,我们这代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完全只能靠自己。而95后们,大部分父辈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,只要不去当韭菜,安心地去做份工作,衣食无忧倒也不是没可能,但是想要凭借自己再去做些事情,恐怕已经很难,但是已经有资金有人脉干嘛不利用呢。
但对于我们第一批90后来说,现实社会中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,如果你想像以前一样从普通员工做起,再一步步跨越阶层,现在根本不现实。即使像以前一样,不断地跳槽去升职加薪,也变得越来越难,现在薪资1.5W以上的基本上都会做背调,如若背景不干净也活不了几天。另外一个职场中很现实的问题,如果之前和上司关系不好,得到一份不好的评价也是阻碍。
如今,我想真正能留给我们的机会,就是去做一个多面手,至少要涉猎两三个领域,现在的技术迭代越来越快,有时代取代你的不一定是比你优秀的人,而可能的是人工智能。而作为一个多面手,即使这个领域无法成功或被取代,但是你仍旧有一个B选项。
而想要在上海这个魔幻的大都市立足,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,你可以做一个做饭最好的销售,英语最好的设计师,会程序的运营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行业。虽然将一样东西做到一样极致并没有错,但是需要有个前提,你所在的行业可以持续发展,其次做这件事情可以获得到成正比的收益,否则还是建议选择一个B方案。
年前,我订好了婚庆公司,本打算春节过婚礼,但是年前看趋势是没办法办的,所以改到今年五一。今天婚庆公司负责人打电话过来聊了会天,他说这两个年对自己打击太大,今年去合肥开家超市,不搞个副业再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受不了。如果,你没有副业,建议还是去准备一份。永远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不光是投资,对于任何事情都适用。无论,你现在看好什么,切记永远都不要梭哈。
那天,我说,这两年还能在上海挣扎下,以后是没机会了。
他说,不挣扎了。留着地,能种出吃的就行,就这样吧。
也许,我将重蹈他的覆辙,离开这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,回到老家,过上平凡、平淡的日子。
也许,我将走出自己的路,拼着一条老命留在这座城市,回忆过去,想着平凡、平淡的生活。
上海,我虽然来了很多年,但仍仰望着天空,仰望着这座城市。
历史上的今天:
- 2015: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(16)
来源:项希的时光日记博客(QQ/微信:657558451)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发表评论